top of page

2018.05.02

要到哪裡才找得到天使和創投投資我的公司呢?

創投的案件有三個主要來源:"Network、Network、Network",也就是"人脈、人脈、人脈"。

育成中心或加速器通常會舉辦各種不同的招募會及比賽來找案件,但創投的作法是完全不同的,需要資金的人太多,能讓創投來看你的公司,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

創投的投資經理往往需要參加各種不同的活動,出席各種天使、同業、創業家等的聚會,也因此好的案件往往就會在這些活動和聚會中轉手,成為投資經理的案源。

有很多風投甚至會有不熟不投的原則,如果跟對方的關係維度超過兩層(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就直接說No。

​因此要接近創投最好的方式,是透過人脈轉介,特別是那些在自己的領域出類拔萃的人的轉介,會讓創投的信任度飆高很多。

其他相關的人脈可以包括從事與新創相關的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被投新創的經營團隊等等,都是能有效將公司介紹給創投的人脈。

沒有人脈的新創該怎麼辦?

把尋找投資人當成一種考驗吧!

對於創投而言,真正的創業家,一定能找到正確的方法出現在他們面前與他們寒暄;如果連這樣的困難都無法克服,也許這樣的創業家就不是他們所尋找的創業家。

對於沒有風投人脈的新創團隊,一般就只有五種方式:

  1. 參加創業相關的論壇/聚會等活動

  2. 參加政府/加速器等官方或非官方舉辦的創業競賽

  3. 進入育成中心或加速器等有風投關係網路的機構

  4. 爭取媒體曝光讓創投自己來找你

  5. 自行寄信或致電創投

選項1需要很多運氣,既不見得碰得到,就算碰到了,對方可能也沒時間與你談,或是早已經被許多人包圍,交換名片完以後就沒有下文了。

選項2和3則是高度競爭,而且事實上,即便贏了創業競賽或成功地進入某個加速器,也不見得有創投願意投資,許多成功的公司,從來都不會出現在創業競賽中,比方說Facebook、Google等。加速器的機率會大很多,像Dropbox、Airbnb等都是Y Combinator出身的,但由於台灣並不存在矽谷級別的本土加速器,所以價值很有限。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在台灣,加速器是否真的有幫助?)

選項4的難度通常也很高,雖然爭取媒體報導往往比贏得創業競賽容易,但媒體只是一種行銷工具,從來都不是一個可信任的案源。創投往往在好公司登上媒體之前,就已經拿下了那家公司,不會等到媒體報導以後,才驚覺有這家公司存在。但是,請不要因此輕忽媒體影響力,這樣的報導仍舊可以給你帶來與其他案件競爭時的優勢。

選項5的成功率同樣不大,有些創投可能一個月就會收到一兩千封這樣的信件,但真正能被創投請去談的寥寥無幾,更多是直接被當成垃圾信件無視,因為許多新創團隊是看到創投就寄信,根本不知道自己投的創投完全不適合自己。

對風投來說,早期投資靠的是對人的信任,有溫度的面對面會談,互動過程中建立的信賴關係,才是真正打動風投的關鍵。

商業模式不對可以調整,啟動資金不足可以募資,但是創業者的人格特質卻是不可能改變的。

正確的解決方案?

 

不要指望花半個小時跟創投坐下來聊個天,或是花15分鐘作一場簡報,然後創投就會信任你。沒有人會把幾千萬資金交給只互動了幾小時的人,一見鍾情很美好,但不存在商業世界裡。

投資的本質是建立互信,互信的本質是建立在對雙方都有意義和價值的互動。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建立AnHour這樣的對接平台,讓新創和風投都能進行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互動,讓新創準備好了再上,而不是盲目地亂衝浪費彼此的時間

需要募資的新創會經過兩層的篩選,來判斷是否適合與風投接洽。

第一層篩選是透過填寫問卷,回答一些包括商業模式、團隊組成、階段性成果等問題,來幫助新創判斷目前公司的狀況對風投是否具有吸引力。同時,AnHour也會對現階段不具吸引力的新創,協助進行商業計劃上的調整。

判定適合走Demo路線的新創,會進入第二層篩選,這部分的程序則是透過分析新創的商業需求,以及在第一層篩選時所填寫的資料,與數據庫中風投提供的條件及該風投投資歷史進行比對,最終提供新創一份合適的風投名單,讓雙方能進行一對一的諮詢,節省時間與資源。

與此同時,AnHour也會分析所有成功進入風投投資程序的資料,進一步強化雙重篩選機制的準確度,以確保新創能有更高的機率進入創投的案件池中,增加獲得投資的機會。

不管你的公司目前有沒有資金需求,越早建立起與創投的聯繫,並定期給對方一些公司的進展,會非常有助於雙方建立互信。試問在同等條件下,一家認識了一年的公司,跟一家只認識了一小時的公司,誰更可能得到投資呢?

 

因此,不要等到需要資金時,才匆忙地找投資人,面金流這個攸關公司生死的關鍵,必須要未雨綢繆地提前準備,因為活下去然後成為偉大企業的機會,只有隨時都準備好的創業家才能抓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