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8.05.02​

財務模型是單純指公司的損益表嗎?它有哪些主要元素呢?

如果你是會計系出身,會知道財務報表總共有幾部分: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及股東權益變動表。

 

損益表告訴你公司過去某段期間是賺錢還是賠錢,資產負債表告訴你公司目前帳面上值多少錢,現金流量表告訴你過去某段期間現金的進出狀況,股東權益變動表則告訴你公司股權的變動狀況。

 

對於已經有規模的公司,四大表上的資訊對於公司治理非常重要,一張表也不能少;但是對於新創來說,這四張表有三張基本上沒太大幫助,就算想要編製,也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因為,80%以上的新創團隊都不會有專業的財務人才,反而多是以技術及行銷人才組成的團隊。

 

這或許與財務人才大多謹慎保守,不願意從事新創相關行業,但無論如何,有一套不用受完整會計訓練就能輕易理解的財務模型,對新創來講就格外重要。

 

因此,我們開發了一套簡化版的財務模型,移除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及股東權益變動表中非必要的元素,讓不懂會計的人也能輕鬆做好公司的財務預測。

 

請特別注意!這套簡明版的財務模型不能用來報稅,也不能用來記帳,這些真正的財務工作你仍須交由會計師或記帳士處理。但是,這套模型能夠讓不懂財務的你,在短短一兩個小時內,就能預測公司的未來。

 

這套簡明版的財務模型結合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及公司估值等專業知識,並且可以適用在絕大多數行業,你只需要填入一些你知道的數字,就能輕鬆生成財務模型。

 

這套模型共分為五個模組,你可以點此下載:

 

  1. 銷售

  2. 成本

  3. 費用

  4. 資本支出

  5. 財務預測

 

1. 銷售模組

 

建立財務模型的第一步,是判斷自己的商業模式,也就是公司賺錢的方法。零售業/餐飲業/服務業等產業的商業模式,通常只會涉及到商品銷售,較為簡單易懂;科技業者,特別是軟體及雲端業者,商業模式就較為複雜,但只要能清楚地釐清自己的商業模式,這個財務模型可以用於絕大多數的產業。

 

此銷售模組共分為四塊:(1) 驅動因子、(2) 成長因子、(3) 成長上限、(4) 商業模式設定,以下我們將以多數使用者都看得懂,但營運方式較為複雜的加盟模式作為範例,

 

(1) 驅動因子

比方說今天你是從事餐飲加盟業,那麼以商業模式來看,你可能會有四種商業模式:

 

◆ 加盟金收入

驅動因子為"加盟家數"及"加盟金額",意即"加盟家數 x 加盟金 = 加盟金收入"

 

◆ 年費收入

驅動因子是"加盟家數"及"年費金額",意即"加盟家數 x 年費金額 = 年費收入"

 

◆ 原料銷售收入

驅動因子是"加盟家數"、"加盟店平均進貨量"及"加盟店平均進貨單價",意即"加盟家數 x 平均採購金額(平均進貨量x平均進貨單價) = 原料銷售收入"

 

◆ 傭金收入

驅動因子是"加盟家數"、"加盟店平均進貨量"、"加盟店平均進貨單價"及”傭金比例”,意即"加盟家數 x 平均採購金額(平均進貨量x平均進貨單價) x 傭金比例 = 傭金收入"

 

然後我們可以將這些驅動因子,以及他們的初始數值,全都填進第一個表格中。

 

聽起來很複雜,但關鍵在於,任何的營收都是由”數量”跟”單價”組成的,就連抽成的傭金,基本上也是可以視為”部分的單價”,因此只要了解”數量 x 單價 = 收入”,你就可以輕鬆判斷自己的商業模式是由那些變數驅動。

 

(2) 成長因子

每一個驅動因子(加盟家數、加盟金額、年費金額…等),都會有它的成長因子。當驅動因子是金額,其成長因子可能是通膨、價格調整等;當驅動因子是加盟家數,其成長因子可能是行銷手法。但無論如何,這些成長因子都可以被簡化成兩類:常數成長(例:每月固定增加100個加盟店)及比例成長(例:每月增加5%的進貨量)。

 

以加盟家數為例,當常數為3,比例為5%時,代表每月可以(a)增加最少3家加盟店或者是(b)加盟店總數量會增加5%。對於新創而言,初期會以常數成長為主,但到中後期則會變成比例成長,且在不同時間會有不同的成長比例,但此模型假設比例成長是固定的,並會在常數及比例成長之中自動選取最大值。

 

(3) 成長上限

 

再者,每個驅動因子都會有成長上限,以加盟家數為例,全國市場可能最多只能讓你開到5,000家加盟店,再開下去就沒有利潤。同樣的,加盟金的漲幅可能也有上限,超過$800,000就不會有人願意加盟,諸如此類的限制。當你認為某個驅動因子並不存在成長上限時,可以什麼都不填。

 

(4) 商業模式設定

不同類型的收入會有不同的收入頻率、顧客流失率、現金收入比例,及帳款回收時間,而這些因素會影響公司財務的"流動性",流動性越低,公司則越容易出現周轉不靈的狀況。

 

◆ 收入頻率:

比方說加盟金是一次性的,收完就不會再收,那麼在月收頻率就填0;年費要12個月收一次,月收頻率就填12;原物料銷售每個月都會發生,所以填1。

 

◆ 顧客流失率:

每種收入都會有不同的流失速度,但加盟模式是一個特例,因為他們只有一種顧客-加盟店,假設加盟店平均24個月會解約,那月退出率就是1/24=4.2%。假如今天你開的是烘培作坊,同時賣麵包跟賣烘培課程,那買麵包跟買課程的客戶流失速度就會完全不一樣。

 

◆ 即時結算比例:

指交易完成後,當日即收到買方款項的銷售金額所占總銷售金額的比例,銷售結算方式不見得是實體貨幣,也可以是悠遊卡、信用卡、轉帳、手機支付等。比方說你是一家賣場,那麼你的顧客不管是付現金、刷卡、用悠遊卡等方式付費,都是即時結算的交易;相對的,如果你是一家工廠,你發貨給客戶後,對方要三個月後才會支付你貨款,這樣的銷售就不是即時結算。

 

◆ 帳款回收時間:

非即時結算的交易,會有相應的帳款回收時間,比方說加盟金和年費都是店家加入時馬上會收到,屬於即時結算交易,所以帳款回收時間是0個月;但是原料銷售則往往會先被記在帳上,按月或按季收款,所以在此我們假設回收時間是2個月。

 

-----​

2. 成本模組

 

未受過專業會計訓練的人常常會將"成本"與"費用"兩個不同的概念混淆,用通俗的說法來看,"成本"是指所有與產品/服務相關的支出,意即沒有這筆支出,產品/服務就不會出現在貨架上;費用則是從產品/服務上架之後,所產生的所有支出。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今天你是一家餐廳的老闆,成本就包括了食材支出、食材產地運輸支出、廚師薪資、廚房水電瓦斯支出…等,所有需要讓你把菜做出來的相關支出;但是,服務生薪資、餐廳水電、菜單印刷費、電話費、餐廳租金…等,就不能列入成本之中,而應該被視為費用。

 

至於整套廚房的系統、餐廳的裝潢、POS機...等,這類型的動輒數十萬、數百萬的花費,則是被視作"資本支出",因此在完成銷售模組後,我們還需要另外三個模組:成本、費用、資本支出。

 

成本模組分為三個區塊:(1) 成本佔比、(2) 變動因子、(3) 漲跌限制

 

(1) 成本佔比

 

成本與銷售是連動的,因此需要先判斷不同商業模式中的價格因子。何為價格因子?銷售不管再怎麼複雜,都是"價格 x 單位 = 銷售",所以只要確定在銷售模組中,哪些驅動因子的單位是"$",它就是價格因子。

 

以銷售模組的四個商業模式為例,$500,000加盟金、$30,000年費、$200平均進貨價都是價格因子。而成本會佔去價格因子一定的比例,你所要做的就是判斷成本是以"固定成本"或是"變動成本"的形式占去了價格。

 

固定與變動成本的差異在於,前者不管你生產了多少商品,金額都不會變動;後者則是金額會不斷隨著生產量,以一定的比例增減。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今天僱了一個工讀生在夜市擺攤賣水煎包,不管當天你賣多少水煎包,工讀生的日薪都是不變的,因此薪資是固定成本;但是工讀生賣出的水煎包越多,就代表製作的水煎包越多,因此麵粉、豬肉、蔬菜等的原料支出,油鹽、醬包等雜支,以及製作過程消耗的水電瓦斯的支出,這些都會隨著水煎包數量而增減,這樣的成本就是變動成本。

 

以加盟金為例,今天你收了$500,000,相應的你可能必須要提供諸如培訓課程、教材講義、菜單文宣、室內設計師、裝潢團隊...等。

 

在這些支出中,部分會是固定成本,假設是$2,000,000/月,這是不管加盟店有多少,都一定要付的錢,所以加盟店越多,每家加盟店所需承擔的固定成本就越低,4家加盟店等於每家攤$500,000,但20家加盟店,每家就只要攤$100,000。

 

相對的,有些支出是只有加盟店加入後才會產生,沒加盟店就不會有這些支出,這就是變動成本,在此的假設是$100,000。

 

因此在你只有4家加盟店時,每家加盟店的成本高達$2,000,000 / 4 + $100,000 = $600,000,每家讓你倒虧了$500,000 - $600,000 = -$100,000;但你若是有20家加盟店,每家店的成本就只有$2,000,000 / 20 + $100,000 = $200,000,你就賺到了$500,000 - $200,000 = $300,000的加盟金,所以固定和變動成本的結構,會很大地影響你的訂價策略甚至是品牌定位。

 

請特別注意,在這裡輸入的固定成本金額是按月計算

 

(2) 變動因子

成本並不是永遠不變的,物價波動、通貨膨脹...等因素會導致成本上漲,銷量上升、生產效率提高...等因素,則會使成本下跌。因此在估算成本時,需要將成本變動列入考量之中。

 

為了降低模型的複雜度,成本的變動因子是以年來計算,且只能在常數變動及比例變動中二選一。比方說加盟收入相應的成本,其固定成本每年會降低5%,其變動成本每年則會增加$3,000。所以,當固定成本為$2,000,000/月,而變動成本為$100,000時,代表第一年裡,不會有變動,但到了第二年,固定成本會變成$2,000,000 x (1 – 5%) = $1,900,000/月;到了第三年,則會變成$1,900,000 x (1 – 5%) = $1,805,000/月。

 

相對的,變動成本第一年同樣不變,到了第二年會變成$100,000 + $3,000 = $103,000;到了第三年會變成$103,000 + $3,000 = $106,000。

 

(3) 漲跌限制

由於成本可能上漲或下跌,模組允許設定漲跌限制。以加盟收入為例,固定成本被限制在$400,000 ~ $3,000,000/月之間,而變動成本沒設限制;年費收入則是為固定成本設定了$200,000的下限,為變動成本設定了$50,000的上限。

 

-----​

3. 費用模組

 

台灣的會計方式將費用分類成銷(售)、管(理)、研(發)三大類,而各類下面分別有相應的薪資支出、租金、水費、電費、瓦斯費、保險費、郵資…等超過20種以上的費用,這樣60個以上的費用項目對於新創來說實在過於複雜,也完全沒必要。

 

因此我們將費用進一步簡化成更容易理解的四個區塊:人事、場地、行銷公關、其他。

 

(1) 人事

在這裡可以輸入不同時期的平均薪資及對應該級距的員工人數,模組會自動抓取相應的勞保、健保、勞退等費用,並可以設定每月額外的員工福利支出。比方說第一年有5位員工,每人平均月薪是$30,000,每月平均需支付額外$2,000的加班費,以及$1,000的其他福利,同時每年會有0.5個月的微薄年終。

 

(2) 場地

在這裡可以輸入不同時期的辦公室、廠房、倉庫等場地相關的費用。比方說第一年只有一個場地,可能是辦公室、工廠、倉庫等,都無所謂。該場地相應的月租是$25,000,平均每月須支付$3,500的水電瓦斯費、$5,000的電話費/手機費/網路費、場地每月的保險費(如火險等)是$3,000、另外會租賃諸如影印機、飲水機等,每月費用是$8,000,最後還有$10,000的雜支用於場地的維護修繕等。

 

有許多費用如水電瓦斯是兩個月繳一次,保險費可能是一年繳一次等等,請計算出該費用的平均月支,再輸進模組中。

 

(3) 行銷公關

在這裡可以輸入各種線上線下的行銷費用、文宣品製作派發、廣告刊登、社福捐款、政治獻金、交際費等,多數公司在發展業務時所需支應的費用。比方說公司第一年每月支付$5,000做關鍵字行銷,並且每月還另外有$10,000的交際費支出,用以請客戶吃飯送禮等等,以及$5,000的雜支。

 

(4) 其他

最後,公司可能會需要包括外包造成的顧問費、律師費、會計師費,維護公司資產所需要的設備維護及網站維護費,出差時的差旅費等等,並且可以自行設定需要支付的費用項目。比方說公司第一年每月支付$5,000的網站維護費,以及$3,000記帳及報稅的會計師費。

 

-----​

4. 資本支出

資本支出通常是指花費巨大的項目,包括採購機台、廠房、車輛等實體資產,構建資料庫、網站等虛擬資產,或者是辦公室裝潢,土地修整等不動產相關支出。

 

比方說公司在第12個月買入了1輛小貨車,該貨車作價$800,000,其中頭期款$300,000,剩餘的$500,000分24期付款。

 

-----​

 

 

5. 財務預測

財務預測模組是所有銷售、成本、費用、資本支出的最終結果,但這個模組與一般的財務報表不同,也與常見的損益表不同,主要差異在於這個模組的結果是以現金為基礎。

 

簡單地說,假設我們今天是一家工廠,1/1發$100,000的貨給下游後,我們會在帳上記錄下$100,000的銷售,但是現金可能要到3/1才會匯進我們的帳戶。正常的損益表會將銷售記在1/1,但這個模組會將銷售記在3/1。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幫助新創以現金為基礎來看待自身的財務狀況,沒有現金進來前,任何的銷售都不算銷售。

 

正因為如此,這個模組也無視了帳期的概念,意即假設在1/1我們跟上游進了貨,雖然還沒付款,但我們在1/15就已經把貨賣掉,並回收了現金,然後一直到3/1才把貨款匯給上游。正常的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會把這筆款項在1/15時以應付帳款的方式認作成本,但這個模組會直接把它在1/15就視為現金支出,因此帳期的概念被無視了。

 

同時,針對資本支出的部分,這個模組完全無視折舊和攤提這兩種虛擬費用的認列。折舊指的是對大額實體資產購入的支出,攤提則是針對虛擬資產。

 

簡單地說,假設公司的營業額是$10,000,000,稅前淨利是$3,000,000。但今年我們花了$5,000,000買了一台新的生產機具,如果我們直接將$5,000,000全部認列在今年的費用中,那公司的稅前淨利就會暴減$5,000,000,換言之,$3,000,000 - $5,000,000 = -$2,000,000,原本很賺錢的好公司瞬間變虧損的爛公司。

 

折舊則可以這$5,000,000分成五年去認列,即便你在第一年就已經把款項付清,帳面上也不需要把全額當成費用,而是$5,000,000 / 5 = $1,000,000,每年僅需認列$1,000,000的費用。這對於稅前淨利的影響就會小很多,因為$3,000,000 - $1,000,000 = $2,000,000,雖然利潤下降,但卻沒有虧損,這就是折舊攤提的作用,而這個模組則是無視折舊攤提,直接全額認列。

 

最後,所有營業稅、營所稅等相關的稅務影響,還有諸如利息等預測都未被計入,所以你看到最後的數字是EBITDA。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對於投資人來說,重點在於確認銷售的成長跟營運的效率,因此最重要的是營業額跟EBITDA(未扣除稅金、利息、折舊、攤提的營業利潤)。

 

所以,這樣的財務預測模組無法被用在正式稅務申報或是用於公司的會計上,但它的優點是簡明易懂,只追求最重要的營業額跟EBITDA的計算,並且採現金制能讓創業家清楚看到錢實際上是什麼時候進出,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財務。

 

這個模組唯一需要填的地方,是你所要注入的資金和注資的時間點,注入的資金可以是自身的資本、投資人、貸款等等。請注意要讓期末現金隨時維持在正數,若出現負數則代表公司會在那個時間點現金燒完,周轉不靈。

Sales Module
Cost Module
Expense Module
Capex Module
Forecast Module
bottom of page